【校友开讲啦】帅哥而立之年有话说——“江湖”多乐趣,同学high起来
2016-11-23 必赢市场学系
王帅,2004年进入东校区学习人力资源管理,08年在中心校区毕业,现就职于某世界500强国企,负责B2C渠道运营,带领9人团队完成5亿+/年的销售指标。大学期间任系刊《漫步市营》责编、校刊《青大园》做栏目责编、社团联合会会刊责编。
开篇之前,先自我介绍一下,鄙人王大帅,04年进入东校区学习人力资源管理,08年在中心校区毕业,很感激当年在校期间各位老师尊长的教导和指引,这里就不一一提名讳。
由于在校期间负责咱们系的内部宣传,工作后又在公司综合部负责过一段时间新媒体,所以对咱们这个微信公众账号比较关注。虽然现在已经在市场线条做了五六年,但还是忍不住到这里来凑个热闹,在30而立之年,毛遂自荐来写“校友开讲”这个栏目,给自己接近10年的工作经历做个复盘。才疏学浅,见识有限,仅希望能在饭后茶余给大家添点谈资。当然,自己心里也有个非分的小目标,希望这篇公众号文字点击率能过1000。
关于要不要把相关企业的名字拿出来,纠结了好久。最终还是决定隐去名字,如果万一不小心说错了话,对方也不会起诉我名誉侵权。
第一站:XX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是潍柴的上游产业链上的一环,创始人来自潍柴的几位元老。通过学校的校园招聘会,我拿到了这家公司的offer。后来我了解到,他们一开始并没有录取我,而是公司看上的几位同学觉得企业地址在郊区,没干多久就都跑回了青岛。
接到企业的offer后,打个火车就跑到目的地,去他们总经理办公室办公室(综合部,要入职的部门)报道,能明显感觉到办公室主任对我的印象不太好。这个也能理解——颜值低,我看到当时的自己也不会心生欢喜,所以这个很正常。不过都招你进来了,不会因为颜值就把你当即踢出去,所以只要你愿意,你的机会正在不远处招手。
他头也不抬,找了个人给我一堆资料,让我熟悉一下企业情况。我把资料来回看了两遍,里面比较重要的数据都背了下来,以免他突然考我。但他还是再忙他的,我主动走过去,问:“主任您好!资料我大概都看完了,您这里有没有什么我可以做或者打打下手的?”他貌似有点吃惊,周边的同事也都有点吃惊,大家一起看向我,搞到我突然有点小紧张,我没说错话吧?他看了我一眼后,继续埋头工作,让我跟另一个人学习,这事就这么过了。
直到后来有一次从省外经贸厅回来,注资一个亿上市的项目比较顺利,他心情很好的请我吃“和乐”,顺口提起了我报道那天的事情,正是我主动问的那一句话,让他觉得我跟其他的实习生不一样,不管好坏,至少是一个主动的人,可以用起来。
办公室主任虽然感觉为人有点冷淡,但是是一个很优秀的管理者,只要你有能力,他会给你最大的空间和平台。我在这家公司实习不到一个月,他就完全放心让我一个人带着企业最核心的资料跑省外经贸厅、市外经贸局、区外经贸办公室,还问我会不会开车,准备把公司那辆空调坏掉的Passat给我开。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当时的办公室虽然有六七个人,但是愿意做且能做这融资上市项目的只有我;另一方面也是对一些工作上细节的处理让他觉得很放心。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和他一起去市外经贸局提交一些文件,对方是一个比较老的办事员,沟通交流会略有困难。主任故意不出面,让我去提交。对方看到我提交的文件后,说你们公司怎么让你来,XXX呢?我挺紧张,生怕他给退回来,连忙说主任是要来的,但是快到了又被总经理紧急叫走了,主任说晚上一定跟您打电话沟通。他哼了一声,明显不满意我的回答。
眼看经贸局就要下班了,对方还在不紧不慢的翻着资料。最后突然像中奖了一样,指着一处说这个地方怎么没盖章,这个资料不行,你补齐再来吧。公司的法务之前说过那个地方没必要盖章,但是我肯定不能这么跟他说。也是急中生智,说我带着公司公章过来的,您稍等我马上补上。然后就去隔壁的一家复印店,用“特殊手法”做了一个章上去,赶在下班之前把资料提交,虽然对方有点不乐意,但是实在找不到理由给我退回来。主任自始至终都坐在车里,目睹了整个过程,他虽然没说什么,但明显感觉到了一点点的尊重。
(PS.“特殊手法”是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式,不建议使用,正规手法才是正道)
感觉这段实习经历很有意思,公司的食堂很好,我很爱吃炸鱿鱼圈和炸肉,以至于体检的时候医生说你这么年轻怎么高血压呢。
后来拿到了青岛XX银行的offer,深思熟虑后决定回归挚爱的青岛,结束这段实习历程。实习期间,有个最大的感触——公司跟大学不一样,说话不要口无遮拦,隔墙有耳且会被充分解读。目睹了当时办公室一个老同事因为喜欢说话而起落的全过程。
第二站 中国XX银行青岛分行
这家银行刚成立青岛分行没多久,且是作为省级分行设立的。到底是银行,气粗财大,新员工培训都是在八大关的一个酒店进行的。对刚出校门的小鲜肉们来说,八大关这种高大上的地方,大部分同学只能做路人甲乙丙丁。
培训完成之后,公司让大家填写意愿部门和岗位,我填写了零售银行市场营销部的营销策划岗,然后顺利的被安排在这个岗位。大学专业虽然是人力资源管理,实习也好、工作也好,对于从事非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从来没有过任何的犹豫。最主要的原因是教授们的课极大开拓了视野,让我认识到专业以外还有很广大的天地。刚毕业应该去尽可能多的体验,找到自己的G点,而不是顺水而下、理所当然。
零售银行部的领导来自北京总行,挺不错的领导,气质型高颜值职场女性,性格开朗。会在周末带我们去银行附近的街区吃韩国料理,跟我们一起八卦那个看起来20岁左右,但儿子已经上大学的韩国美女老板娘。在部门工作很愉快,大学时候在校刊的经历让我的文字功底还行,做的策划方案看起来挺专业。正当自我感觉良好,以为会在银行白领这条路上策马狂奔的时候,公司对我们这批校招的新员工定薪定岗了。薪酬不算高,但有五险一金,午饭安排在隔壁星级酒店的自助餐,福利非常好。不过合同不是跟公司签的,转正条件是必须要拉足800万存款。
对于我们这些刚入职的小白们来说,800万存款是一块阴云。有的同事从其他城市转来了自己家的存款,不过也是杯水车薪。绞尽脑汁拉存款之余,大家紧锣密鼓的接受公司安排的各种类型的专业培训,并积极准备CFP(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我的岗位属于后台支撑型,职能性工作占据了工作日时间,所以不得不每天第一个到公司,尽可能快的结束工作,然后琢磨着怎么去拉存款、学习理财知识。
我把目标锁定在周末爬浮山的老年人,满腔热情的主动搭讪然后赠送礼物。不过收效为零,那些老人家毫不手软的拿走了红酒、高尔夫球场练习券,然后就消失了。这是社会给我上的第一课,付出不是总有回报,尤其是自以为是或者是暗地里打小聪明的付出。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行为还挺可笑。不过这至少代表一种态度,对如何达成目标的初步思考,这个很重要,遇到问题有想法并且去落地,哪怕是碰壁也是收获。
08年很热闹,奥帆赛要在青岛举行,浒苔也如约而至,市政府组织各家单位去清理这种铺天盖地的海藻。新员工们被大巴拉到海滩上,大家拿着分发的工具愣愣的站着——一群在城市出生长大的小鲜肉,对如何清理浒苔没什么概念。但对我就不一样了,每年盛夏都会匍匐在玉米地里拔草,这还不简单,脱掉鞋子撸起袖子就下到滑腻的浒苔中,捧起一团装到专用的垃圾袋里。群体干活有个好处,一个人人破局开干,其他小伙伴们也会纷纷下海,干得不亦乐乎。这一幕刚好被其他部门的一个领导看见,对我第一个下海捞浒苔的行为比较赞赏,并且跟公司的中高层都说了此事,大家一致认为我应该是个踏实且不怕辛苦的新员工。
于是我被打上了标签——勤奋、踏实、文字功夫还行。如果大家认真对比,就会发现这三个标签比较适合一个岗位——秘书。没错,领导们就是这么想的,准备把我调整到行长办公室做秘书。也许别人看来这是好事,但当时的我并不如此想,我想泡在市场线条继续磨砺。当时是如此的固执且不开化。调岗的指令已经定下来不能改变,唯一的选择就是离职。这个决定给几个部门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抱歉,在心里留下了这么一个缺口。
记得我离开的时候,另一个部门的领导私下跟我说,你应该提前跟我说一下,我跟行长争取到我的部门来。办公室主任也找到我,说要是去广州,可以介绍几个朋友跟我认识。大家这么有人情味,我一时语塞,终于觉得自己的做法确实太决绝,有点过了。
PS.一名来自武汉大学的新入职员工完成了800万的存款考核,她男朋友的老爹是黄岛私营企业主。所以,这个世界的不公平是客观存在的,拼爹拼岳父的现象不可否认和回避,但羡慕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自己。
还有,要跟真正关心你的同事尊长做好沟通,不要让他们失望。因为我之所以能进入这家银行,是当时办公室主任想要我,对我在校刊做编辑的经历比较认可,却没想到我自己选择了另一个岗位,直到离职时才知道这件事情。
第三站 中国XX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
刚到广州的时候,在亲戚开的公司帮忙,一边工作一边找工作。过程中认识了很多朋友,包括现在的老婆。工作之后,朋友圈很重要,我现在工作的公司就是来广州之后结识的朋友推荐的。学识会给你求生的基本技能,但你的朋友圈基本决定你能达到的层级和高度。所以任何时候都要谨记与人为善,在你需要的时候,才会有人拉你一把。
01.三个半小时的面试等待
笔试、一面、二面、终面。终面那天,从下午两点等到了五点半,就差那么一点就要放弃。但是觉得既然来了,一定要见识一下迟到三个半小时的企业高管。事实证明,这三个半小时的等待果然物超所值。终面进行的很快,大Boss应该是从早上开了一天的会,略显疲惫但是看上去雷厉风行。简单问了几个问题,然后翻看了一下我放到iPad里面的资料,面试就结束了。我一度以黄了,但第二天就接到了录用通知。
为了这次面试,我百度搜集了大量资料,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深挖了公司的前后左右各类信息,分析整理,并对可能涉及的问题准备了充分的答案。现在总结起来,如果你想面试进入一家好的公司,但你的颜值不高、学校不是211/985、无法拼爹、履历一般,你唯一能出彩的就是对问题的回答,每一个问题都回答道点子上,巧妙、超出面试官的预期、显示你的思考,那么恭喜你,你就基本成功了。当然,前提是你还要通过朋友获得面试机会。大企业一般只选择211、985院校,这个让人不爽但又确实无能为力。
02.生不如死写材料
入职是新闻传播岗,但是当时的综合部人手不足,实际干的是材料秘书的工作。周围的同事,要么是北大、中大、华工之类的硕士研究生,要么是颜值超高的美女,还有一个超级女声广东区的10强,高手环绕中,真实感觉抬不起头,除了拼命工作也没啥好说的了。
写材料那半年是至今以来最苦的半年,每天六点起床七点前到公司,晚上十点多才回家,周末全部加班。曾经一度,两个月的水电费十几块钱就够了,也就是说我回去就是开一下灯、刷一下牙而已(公司有个地下恒温泳池,每天在那里洗澡以节省时间)。
工作量不算啥,最令人纠结的来自自尊方面的打击。记得我第一次将精心准备好的材料给Boss看的时候,他只看了第1页,非常不满意地说写的什么东西,我看不懂!瞬间被雷击的感觉,愣了一下马上把说,对不起老板,我马上去改。一脸焦虑走出Boss办公室,找原来的老同事帮忙研究,最后锁定问题是表述方式,比如所有数字都必须保留小数点两位,如果是整数就是小数点后加两个零,然后是字体字号,每一级的标题都必须有固定的大小,是否加粗、上色。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这只是处女座Boss最基础的要求。做到这一步,只是表明材料可以看了,至于怎么改,那是一个死去活来的过程。
通常大改用V1、V2、V3序列表示,不同版本的小改就在用V1.1、V1.2、V2.1序列表示,一个普通的十几页的PPT,通常会有10次左右大改,20次以上的小改。为了写材料,我把公司之前的材料都找了出来,用最蠢的方法背下来,公司所有的运营数据,基本开口就来,比业务线条同事还熟悉,但是还是不够。
一次公司开年会,会议材料向往常一样改了十几遍。年会前一天的晚上,Boss过了一遍材料,又提了一遍大改的意见。临走的时候幽默的说,作为你们的领导我要去休息了,祝你们有一个愉快的不眠之夜。此刻的内心是崩溃的,我和我当时的室经理一直写到凌晨两点半,然后准备睡半小时继续写。刚躺到折叠床(自备折叠床,以便通宵加班)不到十分钟,室经理可能精神高度紧张,鬼压床了,我听到他用嘶哑的声音叫我的名字,连忙跑过去把他叫醒。他说有人掐他的脖子,喘不过气,只好拼命叫我的名字。
鬼压床后,把冰冷的Starbuck香草拿铁灌进肚子(写材料那段时间,几乎每个工作日一大杯Starbuck,撒尿都是咖啡味。刚才敲出香草拿铁四个字的时候,一阵反胃),俩人继续改材料。凌晨四点钟终于改完了,Boss肯定不可能看,先发到他的邮箱。然后经理回家睡两个小时,我拷贝电子版去印刷场印刷(提前hold住了印刷厂,威胁他们如果不接这活,以后就没有任何项目给他们)。印完的时候六点多,一刻也不敢睡,生怕印刷的小哥犯困装订错了,或者切边不整齐。
年会的会场在另一个城市的培训学院,公司司机过来接我,一坐到车上就没知觉了。七点多到会场,司机叫醒我,真是想死都不想睁开眼睛。材料很快分发到座位,参会代表翻开的时候还是热的。但是,——这不并是结局。
Boss到会场后,拿起温热的材料翻了两页,说这个材料还是有问题,先把材料回收一下集中销毁,他直接来讲。我当时是怀着怎样心境做完了会议的速记,我也不是特别清楚,只是觉得困的要死,但是又不得不撑住。
一旦专心做一件是,时间就过得飞快,半年的时间,我把公司的材料做了一个体系,各有各的规范、各有各的样本,只要简单的数字更新和内容替换就可以直接使用,再也不用通宵加班了。此时,公司北大传播硕士到岗了,分担了材料秘书的工作,我则挪到了新闻传播岗。不得不感慨,有人天生就是好命,我则是天生的拓荒牛。
03.深刻理解走投无路
经历了半年的材料磨练,我觉得公司里所有的岗位都可以胜任,这个新闻传播大材小用了。
当时微信刚流行,考虑到公司管理团队平时都开车上班,无法第一时间看到公司昨天的经营信息,我就弄了个微信播报,语音播报关键经营信息,再编辑摘录几条行业热点,在七点十五分的“马桶时间”准时发出。当时大家还不知道啥叫“罗辑思维”,因为3G时代,敢这么用流量的,也只有不在乎手机费的我们公司员工。幸好我已经习惯了六点钟起床,而且还组建了一个公司内部的播音员团队,这个工作驾轻就熟。部门领导公开表扬此事,并且在绩效上给了一个A,这是我得到的第一个A,这只是一个开始。
很快,我组建了公司的内外部传播体系,内刊包括一个公众号、一个微博、一个份报纸以及集团内部各平台稿件常规推送,外部则每月定期和南方报业等九家媒体行业记者碰面,每月推送一轮主题传播,每周发布舆论检测周报。工作进入了直线上升期,托马斯小火车突突向前。人生如果太顺利,很容易遭遇滑铁卢。前面就藏着一个大坎,幸好迈过去了。
随着中央巡视组的进驻,体系内的一级正、副经理都被双规,新的一级正经理履职并要视察我们公司。负责企业文化的我要把公司的墙报全部清理更换,这活由广告公司来做,我监督即可。周六开始清理并量尺寸,把设计稿交付工厂制作,周日晚上制作完成审核开始上墙。
然而,广告公司做东西的时候为了美观,会把墙报KT板做高10厘米,恰恰是这高出10厘米,差点出了大乱子。凌晨十二点多,最后一块KT版要上墙了,我也收拾东西准备收工。广告公司的施工人员突然惊叫一声,坏了,粘坏了!我一个机灵,连忙看过去,正是那多出的10厘米,抵在顶墙和侧墙的夹角,无法粘贴。如果揭下来,KT版就要废掉了,而且白色的墙面也会被背胶粘的一片狼藉。
时间是凌晨一点。重做几乎不可能,这种KT板要去广州郊区的工厂做,普通的24小时营业的打印公司做不了,而郊区的工厂不会24小时营业,工人下班都回家了。第一反应是跟领导打电话汇报情况,拿起来电话又放下了,领导知道又能怎么样呢,只是多了一个人睡不着而已。经前经历了那么多,从来没有慌过,这次真的慌了,听到了自己突突突的心跳。
擦擦冷汗,尽可能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看着那个5米多长的KT版墙报。盯了十来分钟,竟然发现了一条活路!墙报设计图案的时候,在接近顶部的地方有一个1厘米左右的白线,所处的位置刚好是在抵在墙角部分的中下部,只要沿着这条线割下来,平整的割下来,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
我在卡位上找了一个最锋利的裁纸刀,爬到了卡位上方的格栏,在广告公司人员目瞪口呆中,一点一点的割。用半小时割了两米多长,撑不住了,出汗向洗澡一样,胳膊和腿都软了。我让广告公司的人替换我一下,按照我的方式一点点割。
一个多小时,终于割好了,完全看不出割过的痕迹!
经历了这事,只想说公司卡位的格栏真结实,我130斤的肉身踩了半小时还完好无损。回想起来,有点后怕,如果处理不好,不但自己要滚蛋,会连累很多人。那天凌晨真的有种走投无路的感觉,幸好自救成功。
04.翻身农民把歌唱
一次总经理月度沟通会,我跟大Boss说公司传播工作都走上正轨了,我能不能去市场线去学习学习啊?大Boss很爽快,说你看看想去哪个部门?我说那就互联网中心吧。然后这事就那么定了。大Boss虽然对工作非常苛刻,但是对员工还是比较不错的。
互联网负责全国的B2C和B2B业务,是个新的部门。我刚过去的时候也就十来个人,毕竟是Boss亲自安排的。大家算是给足了面子,客客气气,不过话也说在了前头——我是从综合线过来的,要先从资源管理岗做起,如果干得好,再给做产品经理。
没办法,这话也有道理,只能这么干起。我用了三个月,把仓库里那堆陈芝麻烂谷子的营销资源盘点了几遍,在ERP系统做好出入库流程,建立了资源管理规范,这事算是妥当了。然后又给我调到营销策划岗,每月的主题营销活动设计和营销资源申请。我把促销品品类进行了缩减,只采购最使用的5-8中市场欢迎度比较高的促销品,管理方便且周转快。
但是还是做不了产品经理,也没办法,只能做好自己的手头工作,然后想办法学习产品经理的操盘经验。只要耐心足够,机会总是有的。三星的产品经理在操盘三星一款旗舰机的时候失误,被劝退了,我刚好顺利补位。但并没有直接给我国际品牌,而是当时的二线品牌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这几个品牌主要走运营商补贴路线,线上销售不太现实,刚好当时互联网品牌米耀魅神(小米、荣耀、魅族、大神)兴起,荣耀和大神分别是华为和酷派的子品牌,归我管!
我的机会来了,找到他们的国代商一起进行了产品引入。新型的互联网操盘模式跟传统操盘模式截然不同,又加上目标国代商跟我们公司有几百万的返利款项纠纷。引进大神和荣耀系列产品真的是绞尽脑汁,各种办法想尽,不过最终还是搞定了。引入之后,单天单款机型的销量超过500台,这个时机真的抓的很好。
在产品经理岗位做了一段时间,刚好公司开放了线上运营团队负责人的职位竞聘,我精心做了PPT,用三分钟说了建立资源管理体系、缩减促销资源SKU、创新引入互联网机型这三件事,然后竟以中心最高票当选,开始走上基层管理岗。
05.管理要留三分人情在外
我的团队负责公司的B2C业务,直接管理的下属有十几个,最终稳定在9人,还有个30多人的代运营团队。理想的管理幅度是4-6人,“9+30”的团队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更为悲催的是,我竟然没意识到这是个挑战。
我依然延续我单兵作战的风格,一路冲在前面。他们做的不对也不会跟他们解释,让他们直接按照我的思路来,我想这可能是他们职业生涯中最压抑的一段时间。这套来自大Boss的管理风格,被我完整而又全面的使用。但我却忽略了一个问题,我远远没有大Boss的人格魅力。
在一次民主测评上,我的民主得分很低。在正式打分之前,我甚至看到手下跟别人说我多么多么不好。这个对我是个不小的打击,消沉了一个周,一度想离职并且跟猎头开始接洽。领导帮我抗住了压力,找我谈心,提出让我调整管理风格。我虚心接受,开始用心学习公司给经理人员安排的各类课程。
之前公司也有很多针对经理人员的课程,我一般都以工作忙碌为由不参加,实在逃不开,也是在课上干别的。一旦用心上课,发现真的学到很多东西,这些国内各大咨询机构最好的老师、或者来自台湾的教授真的很有水平,我也开始回忆大学时候教授们传授的各种管理课程,在团队管理上做了个梳理。
首先是分工,我该做什么,团队成员该做什么,这件事情必须理清楚。我开始放权,基础运营类的工作全部放手,我则是在产业链上进行外向型活动,在平台(天猫、京东等)、同业(其他运营商店铺、苏宁易购等)、厂商(华为、荣耀、魅族等)广泛深入沟通,争取各类资源实现业务发展。这个让我受益颇多,行业的大佬和精英,很多人可能只能在媒体上看到他们,我却有机会朝见本尊,甚至是和他们一起吃饭,着实激动了一阵子。
另外我也是坚持学习行业最前端的知识,探索新的业务模式,O2O销售、代理人计划等等。当然,我也不是全部放手,毕竟还有KPI的考核。我不直接干预运营,但是会通过大数据对9个线上渠道销售情况进行全面监控,而这些方法都是我摸索出来的。比如苹果7/7+这款机器,颜色和配置加起来有几十个SKU,不可能一个一个在页面点开去看库存是否及时补充。我只要导出订单数据,抽出某个时段,比如晚上8-10点是个小的销售高峰,看一眼最后一个订单的时间,如果是九点钟或者九点半之后就没有订单了,那这个产品十有八九是缺货了,我跟渠道打个招呼让他们去查一下,及时补货。抽查几次之后,很少在发现缺货的情况了。
还有一次,我发现微信公众平台的粉丝增长异常,但是点击率、转发率、销量却没有同比增加,基本上就确定运营的同事为了完成指标,花钱买了粉丝。但这种事当然不能点破,旁敲侧击一下就行了。做管理,其实就是做事只做七分,留三分人情在外。
06.小结
其实也没想到,花了两天的时间,洋洋洒洒竟然写了这么多。感觉很多地方没写透,没有良好的还原当时状态和心境。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耐着心性看完。不过也没必要纠结这么多,又不是作家。
咱们学校的童鞋以考研考博、考公务员见长,我工作这么多年,工作中才遇见两个校友。一个是从咱们学校毕业,考了华工的研究生,毕业后在我们公司市场部。一个是一位很早的学长,叫谭文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百度搜索一下他,财务自由的成功企业家,经常看他的微信朋友圈在世界各地游学。
其实无论考研考博、考公务员,或者是工作、经商,都是很好的选择,每一条路只要好好走下去,真正的动脑筋付出努力,就会越来越好。奋斗打拼的路上很不容易,耐得住寂寞、经得住委屈、输得起赢得起,就一定会达到自己的目标。我这些年的工作经历挺曲折、谈不上什么成功,更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付出了很多,只是希望能给各位后来的学弟学妹们有点小小的借鉴,无论如何,后来者居上,大家肯定会比我好很多。
最后,我总结几个我认为还不错的习惯给大家。
一是忠于家庭和爱人,这个不解释,懂就懂,不懂说了也没用;
二是保持运动锻炼,繁重的工作需要良好的体格支撑,我每周都会抽时间跑一次步,6-8公里;
三是一定要勤奋努力。在跟各个平台接触的过程中,天猫的张永、京东3C的胡胜利、苏宁易购的顾伟,这些大佬基本每天睡四个小时以内,繁忙工作、高频出差。但睡四个小时对我远远不够,我的方法是尽量保持充足睡眠,每天七点前到公司,晚上八点多离开公司,这样一天就比别人多了四个小时,用来工作学习,这个习惯坚持了六七年了,正是这个坚持,让我能够实现职业的一次次转型;
四是学会做减法。工作生活都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东西挤压你,学会做减法,否则会喘不过气来;
五是做个可以信任的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大点的企业,工作中必然有派系,有派系就会有斗争,做个不可或缺的业务型精英,因为没有哪个派系可以长盛不衰;
六是不要逃课。大学各位老师尤其是教授们的课都很精彩,我发现公司高薪聘请的专家讲师,跟各位老师的水平不相上下,如果逃课,就损失太大了;
七是主动积极。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走出去参加各种活动,参与的越多,就会收获越多;
八是不贪图小利。心大一点,不纠结小利,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货;
第九点也是最后一点,坦然面对挫折。我常常想工作中我为啥会这么厚脸皮,这来源于大学时候的一次独特的心路历程,那么,最后的彩蛋来了,让我用最后一个故事做结尾。
04年秋季刚入学的时候,人力专业组织班委选举,然后我觉得我必须要参与,然后就报名参加进行竞聘。我也不知道自己稀里糊涂的发表了怎样的竞聘演说,依稀记得说喜欢厨艺,会向做饭一样悉心经营,同学们没哄堂大笑算是给足了面子。然后进行程序性投票。我得了1票——是我自己投给自己的1票。
对于一个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这事很难堪,善良的同学们都把这事自动忽略了,我也是一副表面上很不在乎的样子。但是,不在乎怎么可能呢?这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受人欢迎和认可的人,至少当时不是,所以我必须通过更多的努力来改变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