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必赢nn699net建院20周年暨开办商科35周年系列访谈录
必赢经济管理学科创始人之一
——何成康教授访谈
(工程管理系主任梁显忠根据何成康教授谈话整理)
现在的必赢国际必赢nn699net是由原山东纺织工学院管理工程系和原必赢的企业管理系合并而成的。原山东纺织工学院管理工程系有技术经济、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经济法、国际贸易和管理信息六个教研室,技术经济教研室主任杨玉相教授参与了国际必赢nn699net金融系的筹建工作,后来以此为基础成立了现在的必赢经济学院;以技术经济教研室的部分教师和企业管理教研室教师为主体形成了现在的国际必赢nn699net工商管理系;财务会计教研室发展为现在的国际必赢nn699net会计学系;经济法教研室的教师合并入了现在的法学院;国际贸易教研室发展成为现在的国际必赢nn699net国际贸易系;管理信息教研室发展为现在的国际必赢nn699net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所以,原山东纺织工学院管理工程系主任何成康教授可以说是必赢经济管理学科的创始人之一。
我是1989年6月由吉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来到原山东纺织工学院管理工程系的,来之前就听说山东纺织工学院管理工程系有一位非常能干的系主任,见面之后发现何成康主任是一位带着眼镜、操着上海口音、60岁左右的瘦小老人,但讲起话来慷慨激昂,做起事来雷厉风行,没有架子,和蔼可亲。何成康主任不仅带领管理工程系全体教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还十分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曾经亲自帮我修改要发表的论文,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2012年11月6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访了何成康教授,何老师已经83岁高龄,仍然思路清晰,只是眼睛有些不好。他向我介绍了原山东纺织工学院管理工程系的创建过程和他的专业建设经验。
何老师原在山东省纺织厅经营计划处工作,长期的计划工作使何老师养成了对环境变化敏感、善于抓住发展机遇和整合资源、做事情强调计划性等良好习惯,这在他的职业发展过程和专业建设方面都有体现。胡乔木1978年10月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一文,文中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观点,论证了向外国学习是马克思主义早已提倡的基本原则,是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客观要求。何老师看到这篇文章后,预感到我国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机遇将要到来,要求调到山东纺织工学院工作。1979年何老师来到山东纺织工学院,先是在纺织系下设立的管理教研室担任教研室主任,当时只有李文安、李方两位老师。1981年改为管理工程研究室,是直属学院领导的科级单位,招收干部专修学员,两年制,大专学历,负责全省纺织系统后备干部的培训。1982年成立了管理工程系,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
在专业建设方面,何老师总结了四方面的经验:
一是专业设立尽可能争先并有计划发展
在专业建设方面,何老师非常善于抓住发展的机遇和整合资源。1979年开始申报,1980年国家教委批准设立了企业管理、涉外会计、国际贸易专业、经济法四个专业,在山东半岛是最早的,其中的国际贸易专业和经济法专业在山东省是最早设立的。当然,要想专业设立争先,必须对环境变化有敏锐的观察力,认真研究新形势,找出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专业设立后还需有计划的发展。
二是提高对外的影响力
首先提高在青岛市的影响力。从1980年开始,当时的管理教研室受到山东纺织工学院领导的关注,是由于从社会上反馈到学院的信息而引起的。因为当时大家都不认识“管理”,没把管理当成一个学科。何老师等到上海复旦大学学习了半年,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在青岛市做了两次大型讲座,讲座的内容是管理总论和三全管理(全面计划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经济核算),何老师负责讲管理总论。听课人数每场1000多人,许多市里的领导都来听课,包括当时的青岛市副市长后来的市长郭松年。讲座的效果很好,影响很大,也引起了山东纺织工学院领导的重视。
其次是加强与全国纺织院校的交流。积极参加纺织部举行的各种教学、科研交流活动,并通过在大会上作报告等方式扩大影响。担任全国纺织行业管理类教材的主编,是纺织部多种专业管理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单位。在全国纺织行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的地位仅次于华东纺织大学。
再次是跳出纺织加强与全国多所管理学科强校联系。与全国多所管理学科较强的大学委托培养人才,委托上海交大培养了20名硕士研究生给山东纺织工学院提供师资(当时管理类的博士生非常少),这也是上海交大第一次成班的开展硕士研究生层次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破冰之举,在山东省人事厅、上海交大管理学院、上海交大研究生院、教育部等进行了大量的协调工作。此外,还委托西安交大、上海财大、哈工大、吉林工大培养硕士研究生作为师资,集众多管理强校之长,大大提高了教学与科研水平。
三是强化内部凝聚力
通过抓创收,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并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等措施强化内部凝聚力。管理工程系自己建设了资料室、复印室,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备课、科研条件,这在当时的纺织工学院是首家。给教师休息室配备沙发,让教师休息。1992年系里为每位职工安装了固定电话,方便了工作和生活,我也是当时的受益者之一。当时系里的奖金收入分为三个等级,系领导从未拿过一等,能拿到一等奖金都是一线教师及工作人员。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
各项事业的巩固,外部影响力的提高,队伍建设是基础。首先是扩大规模,管理工程系的教职工人数曾经达到过108人,系里开会都得找个大教室。其次是建立骨干教师队伍,增加高职人数。第三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在上海交大、西安交大、上海财大等委托培养了一批硕士研究生,这些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了系里的骨干力量,被外戏系称为管理工程系的“八大金刚”。第四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学习。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科研会议,提高教师素质。由于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当时青岛市的各种管理培训都来找我们。
记得也是原山东纺织工学院管理工程系老员工、国际必赢nn699net原经济管理系主任杨民刚(现任青岛酒店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对何老师有一个经典的描述:“上厕所都一路小跑,上楼梯一步两个台阶”,这是对原山东纺织工学院管理工程系快速发展原因的最好说明。